15级88858cc永利官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Date: 2015-11-27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
专业代码:080601
培养方案修订负责人: 王强德 方案写作执笔人:周士贵,王强德
本专业于2002年设置,2003年招收本科生。下设电气控制技术、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方向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工学学科门类下电气类一级学科的本科专业,与本专业相近的专业有自动化、测控技术与仪器等。
一、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
(一)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、专业制技术和实践能力,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、系统运行、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、研发、运行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。
(二)培养要求
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、电子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电机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。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结合、软件与硬件结合、元件与系统结合。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、电子、信息、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,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、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。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1.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观点,能够透彻理解与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,拥护中国共产党,热爱祖国,关爱民生。
2.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,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,具有团结协作、诚信守法、公平竞争的意识,有社会责任感,乐于奉献。
3.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主要包括电工理论、电子技术、信息处理、控制理论、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。
4.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、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。
5.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,具有较熟练地计算机应用能力。
6.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~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,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前沿的发展趋势。
7.至少掌握一门外语,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。能够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中继续培养深造。
8.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,具备应有的传统文化知识,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,养成健康、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,形成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精神的健全人格。
9.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,能够承受来自工作、生活的各种压力,具有较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,能够文明、快乐、充实地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。
10.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、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。
二、学制与修业年限
学制四年。实行弹性学制,修业年限3~8年,必须修够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。
三、主干课程及主要专业实验
(一)主干课程
电路Electric Circuit、模拟电子技术基础Foundmentals of Analog Electrionic、数字电子技术基础Foundmentals of DigitalElectronic、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技术Principle &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、自动控制原理princin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、电机学Electric Machinery、电力电子技术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、电力系统分析Electric power system Analysis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、电气工程概论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、工厂供电Plant Power Supply。
(二)主要专业实验
电路、数字电子技术基础、模拟电子技术基础、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技术、自动控制原理、单片机原理与应用、电机学、电力电子技术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、电力系统自动化等。
四、主要实践教学环节
(一)课程论文(设计)
课程论文(设计)是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,一般依托所学习的某一门课程进行,安排在第3~6学期,要求每人完成2篇,完成并符合要求,每篇1学分,共2学分。
(二)金工实习
金工实习是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,是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进行实际考察学习,以培养、锻炼专业能力。安排在第4~6学期进行,用时4~6周,计4学分。
(三)专业见习
专业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,其目的是全面培养、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。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,用时6至8周。完成实习并符合要求,计8学分。
(四)毕业论文(设计)
毕业论文(设计)是学程即将结束时培养、检查学生学习成效、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,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,用时8周。完成并符合要求,计8学分。
五、学位授予
工学学士。
六、学时学分分配表
表1 学时、学分分配表
课程类型  | 学时  | 学分  | |||
学时  | 比例  | 学分  | 比例  | ||
理论 课程  | 公共基础课  | 549  | 76%  | 26  | 70%  | 
学科基础课  | 441  | 25  | |||
专业基础课  | 595  | 35  | |||
专业方向限选课  | 204  | 12  | |||
专业任选课  | 136  | 8  | |||
公共选修课  | 108  | 6  | |||
实践 教学  | 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  | 365  | 24%  | 16  | 30%  | 
专业实验实训课  | 260  | 8  | |||
军事理论与训练  | √  | 2  | |||
课程论文(设计)  | √  | 2  | |||
专业见习(金工实习)  | √  | 4  | |||
专业实习  | √  | 8  | |||
毕业论文(设计)  | √  | 8  | |||
合计  | 2658  | 100%  | 160  | 100%  | |
